2019級新生不忘初心、緬懷先烈的紅色之旅
發(fā)布日期:2019-09-02 來源: 閱讀次數(shù):
2019年,我大南工迎來一批新鮮血液,他們充滿活力,朝氣蓬勃,滿懷期待地踏進南工的大門,開啟一段青春的旅行。
8月27日,即將進行軍訓的他們,為了深入了解軍人的不易,緬懷先烈,他們開啟了雨花臺紅色之旅,這是一場烈士陵園之行,更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感觸。
雨花臺滄桑歲月
南朝梁武帝時期,佛教盛行,有位高僧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(jīng),感動上蒼,落花如雨,雨花臺由此得名。"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","雪映山眉紫,煙消樹頂圓",這些美妙的詩句,正是歷史上雨花臺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。
南宋時期,金兵大舉入侵,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。
明、清兩代,雨花臺內(nèi)的"雨花說法"和"木末風高"分別被列為"金陵十八景"和"金陵四十八景"之一,雨花臺一帶成為當時有名的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。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,三上雨花臺,現(xiàn)景區(qū)內(nèi)的"乾隆御碑"正是其第一次游雨花臺時所題。雨花臺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都吟詠之地,從李白、王安石、陸游、朱元璋、康熙、乾隆到魯迅、田漢、郭沫若、劉海粟、陳運和,都留下了吟詠雨花臺的優(yōu)美詩篇。
太平天國時期,"天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"中,忠王李秀成同清軍將領曾國荃曾在此血戰(zhàn)經(jīng)年。
清末,辛亥革命期間,革命軍曾和清兵在這里展開激戰(zhàn),史稱"辛亥革命雨花臺之役"。在這次激戰(zhàn)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,革命軍中出現(xiàn)了一支以辛亥革命女杰尹維峻為隊長的女敢死隊,她們奮勇廝殺,至為壯烈,為爭奪雨花臺要塞屢建戰(zhàn)功。這次戰(zhàn)役最終取得了勝利,南京得以光復,對穩(wěn)定革命形勢以及孫中山最終定都南京起了決定性作用。1999年雨花臺風景區(qū)重修了墓冢,新建了花崗巖貼面弧形照壁,成為辛亥革命在南京的一處重要紀念地,也是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927年以后的一段歲月里,這里卻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,有不計其數(shù)的烈士倒在血泊之中,其中留下姓名的僅2401位。
1937年,南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在雨花臺打響。奉命駐守雨花臺的中國軍隊德械師88師,在這里進行了英勇悲壯的浴血奮戰(zhàn),戰(zhàn)斗打的異常頑強,但終因寡不敵眾,雨花臺失守,朱赤、高致嵩兩將軍光榮殉國,守軍幾乎全軍覆滅。
1949年12月12日,南京市第一屆第二次人民代表會議作出建設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。雨花臺開始全面綠化造林、修建道路的工作。1950年立起了奠基紀念碑,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紀念性標志。20世紀80年代開始,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的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。
中華大地,無數(shù)革命先烈、仁人志士,為了人民的幸福、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,在硝煙彌漫的戰(zhàn)場上,英勇戰(zhàn)斗,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,永遠長眠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。
正是他們用殷紅的鮮血,書寫了愛國主義最壯麗的詩篇。戰(zhàn)場上,你們?yōu)⑾碌暮顾王r血灌溉著后人們的成長,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!
現(xiàn)如今,在這一天,我們與你們,跨世紀的相遇,那驚心動魄的數(shù)字,那一個一個可愛的名字,即使天人永隔,依然能夠感受到各位先烈曾經(jīng)為了建立美好家園而奮力拼搏的精神,在戰(zhàn)場上前赴后繼,奮勇殺敵的勇氣。這華夏的繁榮盛世,離不開各位先烈們的披荊斬棘。
前輩們,看!這盛世如你所愿!
不只是新生們,小編希望南工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夠不忘歷史,牢記使命,領悟人生的真諦,破解崇高生命的密碼,成為像他們一樣,可愛的人。
責編|校記者團:胡悅
文字|校記者團:史一凡
編輯|校記者團:胡悅
圖片|校記者團攝影部